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大高校在共建共享的环境下引进外部力量,重点建设优势学科群,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全力推进学科建设的融合和创新。双一流学科建设是新时代标志性的教育改革和崭新的发展目标。
什么是双一流学科?
为了跨越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教学和管理水平,2015年国务院提出实施“双一流”建设,即在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科研院所中,对若干学科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一批全国文、理、工、农、医、管理、法、教育等多个学科门类的一流学科;或在一流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选取若干领先学科作为双一流学科。
西昌学院是否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西昌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美丽的中国西南腹地,具有“火箭城”和“中国航天名城”的美誉。西昌学院历经近20年发展,校地面积达到1097亩,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设有22个专业系(部),65个本科专业,包括此前申报“双一流学科”的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科学、大气科学、农业科学、化学,以及“一流学科”高职类软件工程等10余个专业。
来自教育部发布的第三批本科教育优势学科评估,学校9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专业学科评估达到优秀、良好水平,说明西昌学院的学科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此外,学校作为申报国家级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的主体单位,其“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专业”获得了“A类”认证,获得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信息工程”、“应用化学”等10余个重点学科均在四川省教育厅“十三五”规划中列为“重点学科群”的“1+2+N”发展路径。
西昌学院在各学科的地位如何?
1. 生物学学科
西昌学院具备一支年轻、有活力、高素质的生物学科教师队伍,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生物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发表了一大批国内外权威期刊论文,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随着西昌学院的不断发展和生物学学科的不断提升,学院已成为西南地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是全球性的、战略性的综合性课题,也是全球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西昌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的“小江流域水环境预警与修复技术研究”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均取得显著成果和社会效益。
3. 大气科学学科
西昌学院大气科学学科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优势学科之一,先后承担了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多项高水平科研项目;学科获批“地方重点学科群”的成果中,共有大气科学学科两个专业入选,位列全省第二。目前学科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以大气环境遥感、成像与数据处理技术、气象信息处理等为特色的学科方向,有力推动了我国大气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总结
西昌学院作为四川省重点建设的普通本科院校,尽管不能像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一样,让所有学科都达到双一流标准。但对于学校已经确定的10余个“一流学科”和其他的优秀学科,学校都在立足自身优势,在教师队伍建设、科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创新,不断推动学科向着双一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