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是山西省重点建设的大学,该校学科涵盖了工、理、管、文、经、法、教育7个门类,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对于是否跻身于双一流大学行列,需要符合以下标准:
- 国家“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战略定位;
- 国家重点学科、省级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学科的建设水平;
- 国家级特色高水平学科的建设水平;
- 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水平;
- 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
- 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水平。
太原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
太原理工大学具备基建设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教学科研设备先进,具备开展高水平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优良条件。在“双一流”建设中,太原理工大学主要优势学科如下:
- 交通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电气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机械工程;
- 土木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自动化;
- 化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建筑学;
- 车辆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光学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的“双一流”建设进展
自2017年国家“双一流”建设开展以来,太原理工大学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积极推动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及服务社会能力,全面实施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竞争力。
太原理工大学已有9个二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一流学科和6个博士专业学位一流学科,其中,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进入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此外,太原理工大学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打造区域性创新平台。学校积极落实创新创业重大计划,成立了“毕马威太原理工大学人才培养中心”,并与众多企业共建“标杆企业课程”,助力学生实现“平台立身、岗位驻足、创业启后、人生圆梦”的成长路径。
总结
太原理工大学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具备相对优秀的水平。其丰富的学科结构,多元化的人才队伍,以及广泛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为太原理工大学跻身于全国“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